ISSN 1004-4965

CN 44-1326/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3年  第9卷  第4期

论著
夏季东半球热带海温异常对亚洲季风环流和降水影响的数值试验
汤明敏, 曾文华, 何元
1993, (4): 289-298.
摘要:
利用一个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模拟了7月份大气对东半球热带海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南海、西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响应。试验结果表明,热带海洋的热状况是影响亚洲季风环流和降水的一个重要因素。
亚洲季风区大气热源和水汽汇的季节内变化——Ⅰ.大气热源的季节内变化
江宁波, 罗会邦
1993, (4): 299-307.
摘要:
用ECMWF1980—1983年资料讨论了亚洲季风区大气热源的季节内变化特点。分析表明,季节内变化显著区主要限于季风活跃区及其附近地区,并且存在季节、年际差异.EOF分析的主要空间型反映了印度到中南半岛一带、中国东部、西太平洋地区的振荡存在一定的关系。相应时间系数功率谱分析表明大气热源主要存在30—60天振荡,但1980年夏半年和1982—1983年ENSO事件期间(尤其是冬半年)这一振荡不显著。夏半年亚洲季风区30—60天变化的传播并不一定向东,而是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热带气旋运动曲率的数学模型与路径异常的月尖突变判据
徐祥德, 解以扬
1993, (4): 308-316.
摘要:
采用运动曲率数学模型,研究热带气旋异常路径的成因,得到的主要结果是:热带气旋路径曲率及其变化与科氏力参数、环境场气压分布、热带气旋的移速及涡旋动力结构、下垫面摩擦力等因子有关;当各类影响因子渐变至满足月尖突变判据时,出现演变曲线的折叠区,随着外源参数变化,一旦解移出折叠区,热带气旋便可发生移向突变,出现各类异常轨迹。
8909(HOPE)台风环流结构的变化和突发性暴雨的关系
骆荣宗
1993, (4): 317-325.
摘要:
研究了8909(Hope)台风登陆后减弱为低压的过程中引起突发性暴雨的因素.结果表明:台风涡旋中心垂直轴线向南倾斜加大,上下层风的垂直切变加大,不稳定能量增强;在低空暖式切变辐合上升运动的激发下,对流和中大小尺度扰动得到发展,导致远离低压中心的闽北浙南突发性大暴雨.
北上热带气旋发展与不发展的对比分析
孙力, 郑秀雅, 王琪
1993, (4): 326-334.
摘要:
重点分析了一个北上热带气旋(8509号台风)变性发展过程中扰动动能和扰动有效位能的收支平衡关系及其与中纬地区高空环境场、 矢量散度、旋度特征和锋生锋消现象的联系,并和与此台风前期路径及强度相似、但进入西风带后很快消失了的8406号台风的诊断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有利的大
1991年江淮地区特大洪涝时期的环流特征
林学椿, 于淑秋
1993, (4): 335-343.
摘要:
研究了1991年长江淮河流域洪涝时期北半球大气环流特征,指出江淮流域旱涝与东亚低纬度到高纬度经极地再到大西洋低纬度一线的EAA波列密切相关。进而,讨论了EAA波列与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黑潮地区和亲潮地区海温的反位相变化可能是形成EAA波列的原因之一。1991年6—8月大气环流的模型类似于EAA波列。
925hPa资料对高度场分析和预报的影响
阎敬华, 王康玲, 薛纪善
1993, (4): 344-350.
摘要:
通过连续15天的平行业务数值预报试验,详细地分析了925hPa资料的应用对高度场分析和预报的影响.结果表明,925hPa资料的加入对印度洋西北部及马来西亚至菲律宾以南热带地区的分析影响较大,对其余地区影响较小。总的来说对形势场分析影响不很大,且对低层的影响大于中高层。同时,可以明显地减小从P面分析场到模式σ面的垂直插值误差。此外,对24小时预报场的影响小于对初始场的影响,同时对模式积分的平稳性和预报检验结果有比较明显的提高和改善.
短论
华南低涡内部流场与降水分布
韦统健
1993, (4): 351-357.
摘要:
对有、无暴雨的两次华南低涡的流场与降水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对一次相似的带有暴雨的西南涡过程的分析,提出了华南低涡的流场结构特征和暴雨分布形式.
1991—1992年ENSO事件的特征
李若钝, 邹娥梅, 刘丽惠, 孙瑞本, 曲维政
1993, (4): 358-363.
摘要: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气候分析中心(CAC)和中国气象局气候监测公报所提供的海—气资料,综合分析了1991—1992年ENSO事件的形成、发展过程。这次ENSO事件的主要特点是:(1)在ENSO事件爆发前一年内热带太平洋海气特性频频呈现异常,暖水堆积在赤道中太平洋(5°N—5°S,160°E—160°W)约12个月,然后自西向东传输,爆发1991—1992年ENSO事件。(2)对ENSO事件作出响应的西太平洋副高在这次ENSO事件爆发前12个月出现异常,其明显增强,且在爆发期位置较正常偏西、偏北,导致EN
一次梅雨过程χ场和ψ场相互作用的分析
喻世华, 杨维武
1993, (4): 364-369.
摘要:
用ECMWF提供的1982年7月1—31日逐日2.5°×2.5°网格资料,分析了江淮梅雨过程高低层流函数与势函数场的演变及其相互作用,并讨论了梅雨前后东亚季风的变化。
我国东南部地形对降水量分布的气候影响
庞茂鑫, 斯公望
1993, (4): 370-374.
摘要:
利用1951—1980年地面测站网的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分析出我国东南部地区的地形对降水量分布存在着气候影响。其影响表现在浙闽山区的东西两侧山坡各有一条多雨带,南岭南北两侧山坡附近各有一个多雨区。从这些多雨带和多雨区出现的季节清楚地呈现出地形的向风坡在多雨带和多雨区形成中的作用.指出这些多雨带和多雨区是由地形对降水天气系统影响产生的向风坡多雨带。
中国东南部冬季连降水日天气与低纬度及南半球高层环流的关系
苗春生, 王坚红
1993, (4): 375-379.
摘要:
分析了1984—1985年冬中国东南部连降水日与连晴日天气和低纬度与南半球高层环流间的联系。发现除了散度场有利于连降水日天气外,南支急流区低值系统与连降水日天气也有关。这可从高层经向风分布及涡动动、热量分布等环流及低层高度场分布特征证实它们对东亚副热带急流及锋区的加强北移起推动作用.